天天快消息!省域副中心 为什么是芜湖?
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区域多极化发展成为共识。安徽要想推动合肥都市圈在长三角和其他城市群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省域副中心的“人选”,格外重要。(摘要)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出台《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
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何“花落”芜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芜湖优势何在
《若干意见》“开门见山”:芜湖市在安徽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支持芜湖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横向来看,各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一般都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鲜明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宽广发展空间和交通网络。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看来,芜湖在安徽是仅次于合肥的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芜湖跨入发展“快车道”,经济总量已超过4500亿元,是安徽除合肥外唯一GDP超过4000亿元的城市。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两条大河,南北发展差距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基本省情。”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从省内来看,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具有先天优势又通过努力保持了发展势头;而芜湖历史上一直是安徽发展底蕴包括历史文化、交通优势等比较突出的城市。
“芜湖是长江经济带上有竞争优势的智能制造基地,更要承担长江经济带安徽段‘龙头’作用。”孔令刚分析,芜湖这几年在奋力前行,也具备了承担更重要使命的能力和条件。同时,芜湖也是当年徽商通过青弋江下长江,上游去武汉,下游去扬州的关键枢纽城市。对皖南大宗物资走出大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孔令刚进一步指出,芜湖也是国家第一批港口型枢纽城市,“芜湖实现了跨江发展,腹地资源丰富,向南辐射皖南,向北联动合肥,左右协同马鞍山、铜陵、安庆”。
“总体来看,芜湖有能力更有必要承担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带动长江经济带安徽段,联东接西,南北结缘,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上发挥比合肥更独特的作用。”孔令刚说。
《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芜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上走在前列,真正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丁宏看来,芜湖是全国中部以及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也较为突出。同时,实体经济基础优越,拥有如海螺水泥、奇瑞汽车等知名的制造业品牌。
“此外,芜湖科教综合实力雄厚,芜湖的高校、医疗资源在全国地级市中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丁宏认为,其文化软实力也令人瞩目,芜湖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繁昌区打造的“青年人喜欢的城市”品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面临不小挑战
记者注意到,安徽最早提出建设省域副中心是在2021年。安徽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不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当下芜湖仍面临诸多挑战。
丁宏指出,当前,芜湖与省会合肥的经济体量差距较大,合肥GDP已超1.2万亿,过大的经济差距容易造成“灯下黑”效应,不利于芜湖吸引重量级引领性项目。
“此外,芜湖城市人口增长较慢,到2022年还仅为373万人,近5年人口平均增速不到1万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不匹配。”丁宏分析称,同时,芜湖产业结构相对偏重,汽车、机械、金属冶炼等仍为主导产业,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较小。
“芜湖科教优势还未能及时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以及青年研发人才队伍的集聚能力较弱,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还未完全形成。”丁宏说。
在孔令刚看来,目前芜湖要增强主体意识,克服“等靠”心态,梳理提炼发展重点领域,把智能制造做强,把文化旅游做优。
《若干意见》明确,建立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省有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给予芜湖政策、项目、资金等扶持。并提出要求:芜湖要对照学习沪苏浙,在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乘势而上、作出示范,为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展现担当、作出贡献。
为了实现目标,芜湖也在不断努力。“十四五”以来,芜湖加快在产业、融通、公共服务、人才及创新层级不断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2022年,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6%,分别比全省高7.6和5.8个百分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农机等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规上工业企业381家,年产值1818.2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制造业销售总量全省第一。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