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行业教育场景贷款频陷风波 场景与风险的两难困境何解?

315前夕,黑猫投诉平台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以微热点研究院、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与黑猫投诉三方数据为基础,盘点2022年消费维权整体情况。《白皮书》显示,2022年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前五个行业中,金融支付和教育培训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五,投诉量占比分别为21.03%和7.1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在涉及教育培训的投诉中,涉及教育分期的投诉尤s受关注。黑猫平台显示,“教育分期”的相关投诉共35992条,其中不乏近期仍在处理中的投诉,涉及教育平台已倒闭但贷款分期仍在进行中、面试变成贷款缴费培训、以国家助学金为名义诱导在消费金融平台贷款等等。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被诱导陷入“培训贷”的经历。

成人英语课程、原画插画课程、编程课程……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蓬勃发展,为了满足成年人学习的资金需求,培训贷款应运而生。

“职业教育领域的贷款本应是很好的消费金融场景,满足成年人积极进修的需求,然而实际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却让我们苦不堪言。”有曾从事培训贷款业务的消金公司人士向界面新闻坦言。

该人士介绍,合作机构“爆雷”跑路、诱导在校学生隐瞒身份贷款、以面试为由欺骗求职者陷入培训贷款、课程质量不佳等是近几年培训领域场景贷款最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了“坏账”和声誉风险,还提高了公司的合规成本。

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某英语机构陷入资金链危机后,通过贷款上课的学员不仅学费“打水漂”,还需要继续偿还贷款;毕业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通过求职平台应聘并进入面试后,被山西某公司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的名义,诱导背负了贷款;成都某教育公司以兼职为诱饵、诱导在校学生隐瞒身份办理贷款。

教育场景端频频爆雷,也让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贷款望而却步。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为了减少“培训贷”带来的风险,收缩了业务范围,只和行业内头部、优质的教育机构合作。

而对于教育场景的贷款可能涉及在校学生的问题,在监管层面,也有相关政策进行规范。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融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经监管批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但是由于落实第二还款源操作较为困难,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为规避“培训贷”风险,会选择“一刀切”的策略,即不给23岁以下的用户发放贷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18岁至23岁的已工作用户确实也存在消费金融需求。

职业教育贷款领域所面临的风险,背后直指场景贷款的难点。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中,就提到了消费金融公司当下面临的场景与风险的两难困境。

《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自建场景的商业风险与外部渠道合作的金融风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发展场景金融需要与线下的零售企业或者生活服务企业合作。但是消费金融公司与外部渠道合作的场景风险可能高于个人信用风险,场景合作反而可能加大了场景贷款的风险。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受限于自身的商业劣势,消费金融公司自建消费场景又面临高投入、高成本、见效慢,甚至失败的商业风险。

对此,《报告》提出了资源自主化的发展转型与策略。其中,对于场景自主化,《报告》认为,客户自主化的另一途径是从自主消费场景中获客。改变场景合作的思路,从场景的业务合作,更多地转为场景的金融合作。吸纳更多优秀消费场景的企业入股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通过场景的资本合作形式,深度开发股东场景,是场景的自主化一种有效措施;另一方面,这种与场景企业的资本合作,通过获得更多的股东资金,也是资金长期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