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务工返城观察:部分行业招聘需求待释放 劳务派遣务工形式仍多

从贵州出发,2月8日清晨5点抵达深圳的刘女士,当日中午12点即出现在龙岗某大型人才市场门口。超20个小时的大巴颠簸让她忍不住哈欠连连,但面对满满一展板的岗位信息,她一刻也不想耽误。

元宵节后,广东省迎来务工客流高峰。据广东省人社厅此前监测分析,节前返乡的外省务工人员达1700多万,返岗比例超过50%,重点监测企业开工比例超过60%,预计节后外省务工人员返岗率可达90%以上。而据百度迁徙平台统计,2月6日(正月十六),深圳迁入规模指数为15.796,同比(农历)增长约7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务工求职潮的另一面,先后召开的广东省、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出时不我待“拼经济”的积极信号,生产线上的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企业的招聘需求迅速释放。今年1-3月,深圳计划开展招聘活动208场次,超5000家企业参与。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深圳各人才市场发现,用工需求明显加大的岗位集中于酒店/餐饮、配送、安保等,部分计划“转行”的求职者,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在制造业领域,受自由度更高的劳务派遣、零工经济等趋势影响,高技能熟练工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依旧存在。

求职者与岗位间出现供需错配

“听说年后机会多,想换个工种。”“不想再做酒店(服务员)了,有没有前台之类的工作?”

2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深圳福田某招聘会现场,几位求职者均表达了“转行”的意愿。例如,辗转福田、罗湖、龙岗等区从事酒店客房服务的郑女士,对新工作的期许是“能安安稳稳坐着上班”;长期从事保险销售的张先生站在一家证券公司空空如也的展位前,一边表达着对该公司的业内地位及薪酬水平的向往,一边遗憾“怎么没看见他们HR呢”。

记者梳理发现,作为一场小型的日常招聘会,22家企业带来近70个岗位,累计招聘人数超2500人。其中,酒店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快递收派员等占据多数,尤以朴朴超市招收配送员的力度最大,全职500人、兼职5000人,据称是拓展坪山、光明、大鹏等区业务所需。

智联招聘《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显示,春节后开工首周,全国酒店/餐饮、娱乐/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等“假日不打烊”行业招聘职位数快速反弹。其中,酒店/餐饮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40%。2月10日发布的节后第二周报告中,酒店/餐饮招聘再次位居增速榜之首。

随着深圳大中小学元宵节后纷纷开学,校园安保、保洁等岗位需求亦明显加大。部分物业公司、人力资源公司放出的岗位,工作地点显示在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等,“学校食堂可就餐”等岗位待遇吸引不少务工人员驻足咨询。

2月9日上午,深圳福田举行规模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专场招聘会”,87家企业带来近百个岗位,官方统计有近500名求职者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率约20%,酒店服务员、厨师、配送员等岗位的招聘需求再次居于高位。

其他行业的招聘需求为何尚未释放?有招工方透露,部分企业的年终奖在年后发放,员工一般待奖金“落袋为安”才开始寻求新机会,因此近期企业文员、前台等岗位相对较少,预计3月初将有一定数量的岗位释放。

不过,有的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求职者并不知晓岗位数量与年终奖发放时间之间的关系。招聘会角落,江西某师范院校2022届毕业生肖同学独自埋头刷着招聘软件。去年12月底,考公、考研相继失利的肖同学来到深圳投奔亲戚,目标为2月底之前找到财务管理专业对口的工作,却在多为酒店/餐饮岗位的线下招聘会扑了个空。

“深圳是大城市,发展机会应该挺多的,而且我最喜欢深圳的天气,很暖和。”当日正值深圳的阴雨天叠加“回南天”,在肖同学看来似乎也别有一番风景。老家在江西,上大学在江西,虽来深找工作极具挑战性,但肖同学这次打定主意“到外面看看”。

劳务派遣务工形式仍多

近日,人社部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与前三季度相似,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其中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缺工较突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工程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汽车生产线操作工”进入前十。

在上述福田区招聘会上,除酒店/餐饮行业招工迫切之外,光比亚迪一家企业即带来普工、技工、钣金工、数控操作等18个岗位,累计招聘1850人;坪山区作为比亚迪总部所在地,近期公布的公益性招聘活动岗位目录中,来自比亚迪集团的岗位达到61个,累计招聘超2500人。

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劲的同时,广大中小微企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月9日,深圳市工信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降成本、扩市场、强创新、促转型四方面推出20条措施,应对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订单缺、成本高、回款慢、融资贵等共性问题。

除了新发布的“20条”之外,深圳市人社局早在1月12日就印发了《关于实施阶段性鼓励用工有关举措的通知》,对在2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新招用首次来深就业员工,并为其连续正常缴交社保满3个月的企业(劳务派遣单位除外),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每家企业最高30万元;同时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新招用员工,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随着利好政策的落地,记者近日在深圳龙岗某大型人才市场发现,招聘信息栏上共60家企业提供近240个岗位,“500元初次就业补贴”被印在传单显眼处。2022年,龙岗区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94877户,在深圳全市排名第一;累计登记在册商事主体超过82万户,占全市总量的21.04%,全市排名第二,潜在招聘需求可观。

(招聘栏岗位数量可观,摄/陈思琦)

与龙岗“工业大区”的气质相符,招聘会现场,普工、工程师、实验员、QC等岗位居多数,薪资多在5000-7000元/月。工作人员透露,招聘活动持续一上午,参与者近300人。

中午时分,招聘会结束不久,文员、会计等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已被部分企业用黑色记号笔划掉,部分普工岗位也已招满。而对相关工作经验有要求的电子技术员、材料工程师等,即使开出12000-15000元/月的薪资,供需也很难达到平衡。

“年轻人追求更自由的工作状态,流向快递、外卖行业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愿意进工厂的,比起当正式合同工,更偏向找劳务派遣公司安排短工。”

某企业招工负责人刘先生向记者介绍,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今年来深务工人数比较可观,普工“用工荒”问题并不突出,但仍然难以招到稳定的、高技能的熟练工人,这与近年来渐成趋势的劳务派遣不无关系。

据刘先生观察,年轻工人在厂与厂之间频繁流动,技能水平得不到沉淀和提高,不仅薪酬得不到改善,而且可替代性强,部分公司出于成本考虑也逐渐偏向招劳务派遣工而非正式员工。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王宁撰文指出,由于无法享受雇主给予正式员工的权益保护,如最低工资保护、安全和健康保护、退休金、健康保险等,这类“低技能零工”将独自承担职业风险,面临着长期的、更强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为应对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缺口,上述“20条”提到,推动2023年企业家培育工程及产业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名额向小微企业倾斜,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但如何使掌握技能的工人“招得进”“留得住”,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仍待进一步探索。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钟鸣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