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讯息:数字医疗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未来将如何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在数字医疗领域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未来数字医疗将如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和电动汽车一样,在全球实现弯道超车。
新冠疫情再次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数字医疗也迎来高速发展期。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医疗被推向了新的高峰,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远程医疗服务县(区、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相关资料图)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建成互联网医院达1900家,增长超400%,其中依托公立医院形成的互联网医院占据6.5成,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用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部分三甲医院近两年来均通过5G技术实现场景化应用。
同时,“十四五”规划和多省市均强调信息技术支撑对于健康事业的重要性。《“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畅通全民健康信息“大动脉”,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山西省卫健委副主任、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也表示,“疫情防控对信息技术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亟待我们去研究、创新、发展。”未来,数字医疗将持续发挥作用,助力疫情防控和医疗系统的升级。
机遇挑战并存
疫情的暴发让公卫系统这个概念走入大众视野并得到重视,而事实上,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全球也有多个流感监测网络在持续采样,观测流感病毒的变异,并为流感高峰期做好准备。
WHO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建立全球的流感监测与应对系统,该系统现目前包括140多个国家流感中心。我国的流感监测网络覆盖554家哨点医院,410家网络实验室,国家级网络实验室覆盖了所有地市级疾控中心,哨点医院负责病例的信息采集和样本采集。
想要提升如此庞大的公卫系统的工作效率必然离不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持。腾讯健康副总裁吴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通过整个医疗系统更为规范的信息化,公卫系统可以发展的更好。”比如通过智能检测发现某一地区,某一区域的发烧人数增多或者某个学校的学生开始有更多的疾病,公卫人员就可以在这些重点区域展开主动调查,通过治未病来避免一些可以控制的传染病的大规模扩散。
当然,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数字医疗已经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影响之下,数字医疗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曾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来看,“数字医疗共同体”的建设还存在一定难度。
而医疗系统走向信息化都是有共同的一个最终目标。“关于数字医疗的数据来源,有很多数据标准是不规范的。每一家医院的每一套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标准,所以可以打通不同的接口,要有一个更好的方式能够把这些数据汇集在一个大数据平台,迈向比较统一规范的医疗数据标准,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减少数据的清洗跟处理的工作。其次,更重要的就是整个支付体系,平常用医保的人,这种线上的诊疗模式,怎么可以打通医保付费使用也是一个难点。”吴文达认为,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是为整个医疗系统,不只是为了公卫系统的。
如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疗系统的大力发展需要众多元素齐头并进,吴文达表示:“在硬件方面,我们可以盖很多楼,很多医院,但软件是我们现在最缺的。”
吴文达提到目前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就在于做好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匹配的越好,浪费的就越少。
目前很多医院的患者都存在着挂错号或者挂完号后问诊效率低的情况。而数字医疗的介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上海疫情期间多家医院采用了智能客服,为患者解答挂号、药品配送等共性问题。
远程会诊也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点。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三四线城市或是乡镇、农村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患者只能跨省市前往医疗资源较好的医院救治或者等待上级医院将医生派驻到基层医院。
毋庸置疑这两种方法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就诊的效率,而远程会诊则使得患者和专家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够完成问诊沟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来及时了解患者病症、分析病历进而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一些复杂病情主治医师还可以邀请其他专家共同会诊。而患者也省去了跨省市就医的麻烦。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数字医疗市场的收入可能会从2021年的1783.7亿美元增至2051.3亿美元。中国也为数字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认为,“中国在数字医疗领域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未来数字医疗将如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和电动汽车一样,在全球实现弯道超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数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