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简讯:让绿色低碳消费成全民风尚
【资料图】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中国科学院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量的53%。当前,中国在全球碳减排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外,改变公众消费行为、形成全社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民众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比如,生活缴费、交通出行等使用电子支付,或将家中的闲置物品放到二手平台交易,或在外出就餐、点外卖时自觉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采购绿色商品如新能源汽车,等等。但要让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全民风尚,不能只靠偶尔行动或一时的心血来潮,更有赖于健全体系和长效机制。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从供给端来看,受制于不够成熟的研发技术和较高的生产成本,现阶段国内绿色产品价位较高、市场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对此,可以通过增加研发补贴、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丰富绿色产品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绿色产品的供给规模,丰富供应种类。
就消费端而言,除了引导人们购买绿色产品,还可以鼓励“以租代买”等循环型消费模式。对于一些使用频次较低的产品,比如近两年因露营走热带火的帐篷、卡式炉等户外用具,或者图书、儿童玩具等更新频率较高的商品,都可用租赁代替买卖,不仅能降低消费者的日常花销,还能极大提升物品的使用频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制度设计层面,应不断健全绿色低碳消费体系,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去年以来,有不少地区都推出设立了“个人碳账户”,即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消费者衣食住行所产生的碳减排情况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消费者通过单车骑行、购买绿色家电、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行为,可获得一定的绿色积分奖励,所得积分能兑换代金券、生活用品等。类似这样的设计,以多元的激励普惠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公众参与低碳减排的热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主动参与其中,方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奢侈浪费